低鈉鹽是一種適合中老年人,以及患有高血壓、心臟病患者服用的健康食鹽。與普通鈉鹽相比,它有助人體鈉鉀平衡,降低高血壓、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低鈉鹽是如何防控高血壓的?它有哪些科學原理?
有關食鹽專家介紹,鈉主要通過腎臟排出體外,正常人鈉的攝入量和排出量處于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。如果吃得過咸,攝入太多鹽分,腎臟排不了那么多的鈉,為保持鈉在血液中的濃度不變,就需要補充水分保持“水鈉平衡”,其結果導致血液中水分增加引發高血壓。這好比一個氣球裝滿了水,水越多,對氣球的壓力越大。
高鈉低鉀飲食習慣易導致高血壓
專家介紹,鈉和鉀離子是人體內最多的陽離子,它們對體內的滲透壓、體液量及酸堿平衡起著重要作用。那么,人體內的鈉和鉀是如何作用的?為什么患高血壓的人越來越多?這得從人類進化史說起。據史料考證,距今300萬年至1萬年前,生活在森林中的原始人吃的主要是低鈉高鉀的植物和水果,每天約攝入1.8克食鹽和7克鉀。在漫長進化過程中,人體形成了保鈉排鉀利用機制,即身體對鈉的利用是多吃多排、少吃少排、不吃不排;對鉀的利用是多吃多排、少吃少排、不吃也排。
從一萬年以前開始,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發展,人們開始吃各種加工食品,精制食物過多及植物性食物攝入減少,逐漸形成高鈉低鉀的飲食習慣,每天攝入食鹽在10克甚至更高,攝入鉀只有2.5克或者更低。這種飲食結構的變遷,增加了人體的心血管負荷,進而導致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。初步估計,目前我國有高血壓患者2億人。部分北方地區成人高血壓患病率達30%。愛斯基摩人和新幾內亞人每日吃鹽4克左右,幾乎沒有高血壓病發生。日本食鹽多,高血壓患病率高。在我國,高血壓的患病率呈現北高南低的趨勢。
低鈉鹽長期食用安全又補鉀
研究人員做了大量的補鉀與高血壓的研究,發現鉀攝入量與血壓水平、高血壓的患病率以及卒中危險之間呈負相關,即飲食中增加鉀的攝入能夠降低血壓水平,限鈉補鉀有益心臟和腎臟。
目前低鈉鹽是較好的補充鉀的途徑。低鈉鹽是添加了30%的氯化鉀制成的食鹽,相同用量時口味基本與鹽一致。從中國醫學科學院胡繼宏等人的隨機、雙盲、對照實驗研究表明,低鈉鹽對高血壓患者及家庭成員都取得較好的降壓效果,并且長期食用低鈉鹽后人體的血鈉、鉀、肌苷和尿素氮水平無顯著差異,毒理學評價也說明長期食用低鈉鹽是安全的。
因此食用低鈉鹽可以有效提高膳食中鉀鈉比,起到限鹽補鉀的作用,可減低人群的血壓水平, 從而達到預防高血壓及降低心血管損害的作用。